在最近的自媒体平台里,曾有文友问:“从专业的角度看,哪种方言最适合唱歌?”
当时六甲番人吓了一跳,“专业角度”,这个太高大上了,千万不敢随便胡说,在此,只能从语言的角度说说吧。
现在的普通话只有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四个声调,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一二三四声,由于声调太少,所以唱歌的时候经常要变声调,所以普通话被很多人认为不太适合唱歌。
相对而言,声调较多的方言则更适合于唱歌。比如粤语有九个声调,闽南语和潮州话有八个声调,吴语也有八个声调,客家梅县话有六个声调,这些方言不单声调多,韵母也多,唱歌的时候,押韵的字更有选择余地,节奏变化也就更从容,所以使用这些方言说话和读诗时更显扬抑顿挫,唱歌更显婉转流畅。
那么以上这些方言,哪种更适合唱歌呢?
六甲番人答不出来,并非担心受到各地的朋友批评,而是因为不同的方言唱不同风格的歌曲,味道确实不同。
比如粤语就适合唱阳刚十足的歌曲,电影《笑傲江湖》的主题曲《沧海一声笑》,最早的版本是许冠杰用粤语唱的,慷慨激昂,让人热血沸腾,忍不住想跟着引吭高歌。
展开全文
而闽南语和潮州话则适合唱励志的歌,比如《爱拼才会赢》,是台湾歌手叶启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唱的歌,至今已超过50年了,但还是经常有人翻唱,这首歌也是朋友间聚会唱歌必点之曲,唱歌的人放声高唱,听歌的人热泪盈眶,拼搏的人都不容易,成功都是拼出来的。
吴语则适合深情的歌,比如苏州评弹,细声软语,让人忘了时光,听着听着,不觉“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”,辛弃疾有句词叫“醉里吴音相媚好”,这吴音,怕是世上最动听的语言了。
最后补充一句,方言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,希望有机会学习方言的朋友一定要学习。
我是六甲番人,专注于诗歌对联等文化领域,请您关注:六甲番人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